
报社实习报告模板合集九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社实习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报社实习报告 篇1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决定了在报社实习,也为将要踏上社会的一点资本,积累一些经验,暑假报社记者实习报告。这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却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起点。
实习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报报业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实习生的资格,在《**星期三》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新闻报道,充满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刚开始的几天,总编却一直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这让我觉得有点郁闷,原本想着记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吗?怎么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呢?
终于在几天的读报生涯后,总编说带我们去荻港(一个江南古镇)采访。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终于可以实战了。到了荻港,采访开始,作为实习生的我们,当然只能站在旁边听听记记,听着总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镇书记的回答却让我一头雾水。因为镇书记讲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却并不是**人,所以对他讲的都不能听懂,信息当然是流失了一大半,这让自己很有挫败感。在回到报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回想着书记讲的一些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敲出一个字。
这是第一次的采访,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因为这是我实习生涯的第一次采访,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听不懂方言,写不出稿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实践才是最困难的,实习报告《暑假报社记者实习报告》。正如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在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
第二次正式的采访,没有了老师的带领,编辑部的 苏老师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四名实习生。从联系采访人,采访问题的准备到最后稿子的写作,都让我们自己搞定。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关于湖城的寄托生,我们采访了多名老师、同学、心理专家,采访方式也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qq采访。历史一个多星期稿子才出炉。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是暑假,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难联系,在采访时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特别叮嘱没有把实际的想法告诉我们等等。我们也想过要放弃这次的主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学校联系不到老师,我们就通过电话采访,或在电话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去登门拜访等等。
当我们的稿子变成铅字在《**星期三》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实。在那个时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难、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么了。通过这次的采访也让我们明白了,记者除了会问会写,更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
实习过程中主持活动的感受
在《**星期三》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跟着记者们一起去采访,去拍照,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活动,都是针对周报在校园的那些小记者的一个采风活动。第一次是去**陈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笔博物馆,这两次的活动也是由我们实习生来负责的。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安排都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的,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知识竞赛和游戏等的版块,一方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还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三个多小时的活动,虽然很累,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表情和家长们满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满足感。
报社实习报告 篇2实习单位:xx画报
实习时间: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
从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我在神州诗书画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纸媒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实习期间,我学习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难得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也必将对自己以后的实践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很感谢学院安排这次实习,感谢报社众多老师给我们的辛勤指导和热情帮助。现在,我把自己的实习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选择《xx画报》作为实习单位缘于学校校友会的介绍,《xx画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份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书画类专业周报。神州诗书画报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立足点,以遵循“权威、高端、精品、创新”为办报宗旨,不断发现和推出具有投资潜力和学术价值的书画艺术家。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本报实习是正确的选择,本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习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尽量让我们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本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刚来报社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们这些实习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们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先将自己在报社的主要工作做一下简要的概括。
在报社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刚好是周一,报社每周一都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的同时制定新一周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我们刚到的这些实习生就一一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主编皆我们的学姐就给我们发了十期报纸,先让我们学习本报报纸的基本布局,阅读相关的书画类文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自己的鉴赏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纸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有幸参加了本报社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的活动“神州好丹青”,这次活动旨在发掘一批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潜心创新的实力型国画家。我们全程参与了该活动。在活动的前期,我们做的主要是宣传工作。
主要内容是:
1、搜集整理全国各地美协、画院以及与艺术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
2、向美协、画院、画廊邮寄附有我们“神州好丹青”活动招募启事的本报周刊以做宣传;我们一共发了登有启示的五期周刊;
3、写信封,在两周时间内,我们一共写了将近五千份信封,并且在写信封的时候还要核对邮寄地址是否准确无误;
4、之后我们的任务就是装期刊、粘信封、去邮局寄送整理好的信件;
5、我们还通过短信平台来宣传我们的活动,由记者部搜集整理国家画院的通信录,之后我们对其发送“神州好丹青”的招募启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虽然做的事情有点琐碎,但是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虽然每天做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我却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同时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我觉得这些品质是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以后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完成了前期的宣传工作之后,就进入了工作的 ……此处隐藏9785个字……,晚上还要交稿,明天就见报。就是那个说不带实习生的记者,听说他曾经是晚报写稿最积极的,无论多困难的稿子都会去完成,有时候半夜有消息也立马起来,每月考勤都是排在前几个,和现在完全两样。自从结婚后,工作压力变大,在家没地方发泄,人一压这就天天抱怨,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有段时间我也这样,跟着师父专访人物,回来写稿,20xx多字,晚上就交稿。一回家我姐的孩子咿咿呀呀的叫个不停,还不时烦我拿东西,我写稿又特别慢。一写人物专访,我就要熬夜,最迟一次写到凌晨2点,真是爆炸。
晚报工作,总体来说比较有趣,老师领导对实习生还算不错。林副总编竟然还要求各个领导,老师每天下午2点半,讲讲自己做记者的心得。一老师开玩笑的和我说,你们实习生中是不是有领导的私生子什么的,怎么对你们这次的实习生这么好,还讲课以前都没有。通过讲课我才明白,这些记者很多都是从实习生开始,都是从打扫卫生端茶送水开始的,一周讲课感悟颇深,这就不一一写出。
在报社实习的日子,我初步感受到了记者是怎么样子的。记者是个上能和领导高层谈话,下能和黎民百姓说笑的职业。期间跟着采访过俞敏洪,各种创业人才,暗访过街边百姓。总的说记者这个职业很辛苦,但很有意义,虽然我真正想去的是特稿部,专门去暗访揭发一些无良企业和反映社会问题的部门,如果以后有幸成为记者,我一定要求去这样的部门工作。(陈鹏)
报社实习报告 篇8深入社会、体验社会的最好经历,这次实习时一次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管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非常感激在实习过程中帮助我每一位同事!
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因为我新闻媒体专业的所以这次实习对我十分珍贵,年月。实习的时间里,受益匪浅,不仅熟悉了报社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了记者采写的工作方法,而且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深化了理论知识,下面就是实习鉴定。
被安排到机动部跑突发(社会)新闻。从此,实习期间。开始了和大学生活迥异的记者生活:准时上班,有时上午在宾馆采集会议新闻,但下午已经在农村采访斗殴的双方;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晚上10点钟还有采访任务…
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由于我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缺乏一定的解。但是每次有新闻线索时,指导老师都带我现场,回来后让我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给我修改稿件,并且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后来,老师就让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实习指导老师也经常帮我分析解决实习中遇到问题。有付出便有回报,实习期间,发表各类稿件共计52篇,同时我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
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实习的一个月很短暂。开始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究竟该需要哪些素质。
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实习中,首先。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其次。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做一个好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再次。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报社实习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帮助他解决问题,总是十分热心却极其无奈。很多老百姓办不了事情,比如说包工头厂拖欠工资,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解决。发现,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单位,但是记者是个需要爱心的工作,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让老百姓说好才算好。
做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最后。尤其是机动记者。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节奏很慢,那么当你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这样,一条重要新闻的现场性就会变得很淡。甚至,报社会在和同城对手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报社实习报告 篇9引言
启程前,所有的朋友都告诫我,那是一个是非之地,万事要小心。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门,回望一眼,突然惊觉,此行我是单飞的孤雁,去一个有我的理想但没有保护的地方。害怕,但仍要朝圣南方,目的地是南方都市报东莞记者站。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总结为五个章回:适应、体味、历练、感悟,中间插叙我采访“卖命少年”的经历。
适应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离感
6月24日清晨6点,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东莞市火车东站,广场上很多乞讨的儿童,我紧跟在一个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后,以求安全。因为听多了东莞的乱,我必须严加防范。
戒备森严地走进这座城。
24号下午我去报社见了站长王海军,他是我们学院的毕业研究生,李贞芳老师帮我联系到这个珍贵的实习机会。王站长和颜悦色,比我百度到他的照片要年轻帅气,我们聊一些学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脑子有点记忆短路,明明昨日才从那个地方走来。我首先要找个地方住下,报社两个职员租了三室一厅,现空了一间房,求合租,我就住进去了。由此认识了三个“靓仔”:刘定国和刘沛,还有一条叫巴萨的大狗。刘定国告诉我:“都是男的,连狗都是个男的。”巴萨是萨摩耶品种,“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很弱小。”这是后来对它的评价,我初见它时我确实很害怕。对狗都很戒备。
我说要做社会新闻,站长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黄超。一个这么胖居然还挺帅的男记者,很爱笑,像一道阳光似的,我从心底打消了对他的畏怯之心。他把我带到办公室,把我介绍给办公室的老师们,一一问好后,他说:“这里的电话每一台你都可以随便用。”此后,和黄老师的交往虽然我还是恭恭敬敬,但不会以我惯常的作风:对老师敬而远之,我会跟他讲我的思路、我的困惑,与工作相关的或是无关的,都会直接跟他说,很轻松随意的关系。他也真诚地跟我分享他的经验、体会、采访和写作的技巧。黄老师要我别称呼他为“老师”,他说我们是“互相学习”,我知道这是谦虚,不叫“老师”那我应该叫什么呢?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师。
第一采访居然是一个独立完成,因为黄老师有别的任务,只能和我分头行动,我答应了,有点忐忑也有点期待,我不知道这个稿子该怎么做,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这是一个劳资纠纷案子,16个工人因加班费和无故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向公司索赔百万。据说在东莞,这样的纠纷很多,工人有工人的权益,工厂有工厂的苦衷。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这段时间我是报社唯一的暑期实习生,下班后我就直接回家,有时候做点饭,叫刘沛一起吃,他我能做这么多的菜,佩服得不行,然后聊天,但是吃了饭后他进他的房间,我开始打扫卫生,完了就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有时候会看书,很早就睡觉。半个月,每天就这样过。除了采访的出租车上,我没有想过要看看东莞的风景。